5月10日晚,朋友圈被小米公关从业人员刷屏,内容是小米金融11日将正式上线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小米活期宝”。从去年年底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到2个月前推出小米钱包,小米金融的版图正在迅速扩张。在智能手机领域,小米创造了一个“神话”。
需要说明一点,所谓的神话,加上冒号,自然是质疑,而不是赞赏。之所以说是“神话”,是因为很多业内人士不看好小米的前景,以及小米的模式,结果小米却在一片看衰之声中成为一家估值450亿美元的大公司。在小米手机成功后,小米金融能否成为小米版图上的又一个“神话”呢?
生不逢时的活期宝
5月10日金融领域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央行大妈宣布降息,二是小米活期宝即将上线。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两件并不相干的事儿。事实上,央行降息给了刚出娘胎的小米活期宝当头一棒。
无论是名字,还是模式,小米的活期宝,与阿里旗下的余额宝都非常相似。小米活期宝产品对应的是易方达的天天理财基金,为货币市场基金。截至5月8日,易方达天天理财货币市场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为4.897%,万份收益为1.7303元。
从收益上来讲,小米活期宝7日年化收益还是有一定优势的。据悉,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为4.241%,万份收益为1.144元;招商银行的朝朝盈,7日年货收益率为4.456%,万分收益为1.1568元。
小米金融本身面对的就是屌丝用户群,收益上的优势对小米金融拓展用户群有一定的帮助。只是,在央行持续降息,并且未来还有可能降息的金融环境下,小米活期宝的高收益恐怕难以持续。其实,这不仅仅是小米金融一家的尴尬,余额宝和银行同类金融产品都面临这一挑战。最难以理解的一点就是,小米活期宝,与小米手机一样,都是“抢购”模式。银行或余额宝等理财产品是无需抢购的,小米金融背道而驰,用户是否会像抢购小米手机一样苦苦等待呢?
自2014年11月央行时隔两年重启降息以来,半年内的三次降息、两次降准,政策背后是促进资金流动。在央行降息背后,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大幅下滑。与此同时,股市再次迎来牛市,大量资金涌入股市,理财产品已经被用户抛弃。在理财产品市场低迷的环境下,小米活期宝上线,大有生不逢时的意味。
小米金融的重重挑战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小米是一个迟到者。不过,雷军是想等小米用户规模做大后,再涉足互联网金融。So,MIUI用户过亿后,小米金融也来了。如果说小米先做MIUI,再做手机还算不上跨界,那么此次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绝对是跨界了。
从市场策略来看,对于互联网金融小米还是找对了切入点,充分利用活期宝的高收益红利,迅速扩张用户规模。众所周知,小米的用户群都是低收入群体,比余额宝高的收益将会拉拢众多余额宝用户加入小米金融的阵营。不过,这一切仅仅是表象,小米金融前进的路上可谓是挑战重重。
从技术角度来看,小米活期宝这款产品并没有什么难度,小米将自身的支付系统与易方达实现对接就可以了。这一点,小米活期宝的运作模式与余额宝可谓是同出一枝。小米金融真正的挑战,一是打造平台,二是搭建征信系统。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平台,不是一个单独的产品。做互联网金融,与做手机完全是两码事儿。具体来说,互联网金融涉及到金融产品设计、金融安全,以及风险规避等多个环节。目前,BAT三大巨头也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但真正做成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只有阿里一家。腾讯的前海银行已经开始推广,但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对于缺乏金融经验的小米而言,如何科学的搭建一个互联网金融平台,远比做好智能手机的挑战要大。此外,征信体系搭建这个困扰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难题,小米又该如何解决呢?
谈到征信体系的搭建,小米金融总经理王安全表示:智能手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是一个最好的信息收集终端。以小米手机为例,数据的发生密度非常大,基于MIUI本身拥有的1亿用户,加上小米生态链上的多个产品线,小米能够获取的数据密度、纬度都很大,手机中的位置信息、用户行为信息、消费信息对于金融行业都很重要。
从理论上来讲,这是一个切实可行的策略。不过,搜集手机用户的相关数据,需要征得用户同意,否则就是侵犯个人隐私。既便用户同意搜集相关数据,在淘宝可以刷单,银行卡可以刷流水的现状下,如何判断MIUI用户是否存在构建虚假数据的行为?
毋庸置疑,小米手机是一个数据密度非常大的终端,但互联网金融的虚拟性,注定小米终端数据不适合作为小米金融平台征信系统的重要参考数据。在传统金融领域,银行信用卡审核中心的征信系统中,用户的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情况都有相应的分数,并且会有用户真实的身份信息。而小米手机反馈过来的数据,真实性就是最大的问题。所以,小米征信系统搭建靠手机终端搜集数据这一条路行不通。
随着用户规模的壮大,小米金融平台上的资金规模也会越来越大。如何保障资金流转效率,降低小米金融产品的风险,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都是小米金融无法回避的环节。此外,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政策监管风险,也是小米金融前进路上的又一大挑战。
在智能手机领域,小米的确创造了一个估值“神话”。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迟到的小米金融,还能再次创造一个“神话”吗?尤其是在央行降息,经济萧条的市场环境下,生不逢时的小米金融并没有摸到一幅好牌。